实验室简介
时间: 2017-02-23  作者:   浏览次数: 962

省部共建教育部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是江苏省教育厅于2000年批准建立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04年获批成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2005年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位于苏州大学本部,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其中超净实验室3000平方米。

实验室以建设成为国内具有显著特色、国际一流的先进光学技术研究平台为目标,以光学制造技术,微纳结构光子器件理论、设计、材料、制造和应用技术为依托,围绕光电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下一代光电显示,光通讯,绿色能源(光伏,强激光、点火),固体照明、节能环保(绿色印刷),航天遥感技术(新型成像器件和系统)等重点领域,在先进光学设计、制造及纳米光子器件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凝练四大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光子器件物理与设计,(2) 柔性纳米光学制造技术,(3) 光学集成设计与制造检测技术,(4) 新能源与显示光子材料。

  •  优势特色

近年来,在中国工程院潘君骅院士的领衔下,形成了两大优势特色1)亚波长光学与微纳米制造技术,尤其在“大幅面激光干涉光刻系统”、“纳米压印系统”、“亚波长光学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国内外影响的、行业领先的研究成果并实现了成果转化,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微纳制造基地,高技术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产生数亿元经济效益。2)先进光学设计制造与检测技术,继续保持和发扬在这个方向的特色优势,光学设计和自由曲面/非球面加工检测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是国内在光学制造领域最有影响的单位之一。

  • 平台与学科建设

实验室目前拥有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联合共建),省部共建/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数码激光图像及新型印刷技术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等平台;具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光学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点、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及江苏省优势学科(微纳光学、光学工程)。

  • 人才队伍

本实验室人才队伍集中了多个学科的精英,不仅有国内知名专家,也有海外归来的年青学者,目前实验室已有65名固定成员。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潘君骅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3人(其中青年人才2人),国家优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3人,江苏省333工程领军人才3人,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青蓝工程6人,百人计划1人,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1人,全国第二届“发明创业奖”获得者1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10人,国外兼职教授3人。正高职称30人,45岁以下年轻科研人员占总人数的69%。本实验室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个,包括国防科工委微纳光学科技创新团队和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现在实验室人员专业、学历结构基本合理。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已基本形成,各学科带头人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实验室以中青年为主体,队伍年轻、海归者多,是敢于创新的优秀研究群体,他们团结协作,已形成了良好的科研传统和学术氛围。

  • 科学研究

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研究条件,现有设备总值超过一亿元人民币。五年来,在研经费近1亿元,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余项,包括863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和重大项目培育项目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45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 子刊论文2篇,物理评论快报(PRLIF7.62)、纳米技术(Nano LettersIF12.2)、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IF10.88)等一区论文3篇,OL/OE等光学顶级期刊论文40篇。授权和申请专利170多项,先后2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有3项专利已进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点实验室将立足纳米光子科学和技术前沿,面向重大新兴产业的需求,顺应国家“纳米产业”重大规划,在跨尺度纳米光子器件、材料及装备的重大理论和制造技术上取得突破,形成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战略性重大难题;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创新体系,积聚高层次创新团队,提升和引领国际国内纳米光子器件和制造技术的基础研究和研发,形成国内最具特色、世界一流的纳米光子制造与产业化应用基地。